根據幼兒教育專家表示一般父母比較注重孩子數學運算的結果,
忽略了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,
如何能掌握邏輯思考能力。家長比較追求『超前學習』的成果,
舉例說,倘若孩子在幼兒期懂得雙位加法而計算出結果,
他們便覺得孩子的程度稍勝他人。
只學數數 簡化思考
在「超前學習」這個壓力上,
家長只求孩子學得比別人多和快,
導致許多幼兒教師往往只著重教導孩子計算數學的結果,
忽略了在運算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邏輯思考。
以一條簡單的數學題作例子﹕「5+8 等於多少呢﹖」
一般幼兒會逐個數字去數,
聰明一點的孩子懂得把5記在心中,
然後再數 6、7、8……一直數到 13﹔
再進一步的孩子會懂得把 8 藏在心中,
然後數 9、10……直至計算到 13 為止。
這條簡易數學題,
其實共有 5 個不同的運算方法,
但大部分幼師只教孩子用最簡單、直接的數數方法去計算,
同樣,
家長也只求孩子能夠運算出正確答案便可。
但當孩子年紀漸長,
所需要學習計算的結果愈大愈複雜,
孩子便難以利用這種簡單的運算方法,
當他們擺脫不了這些數手指的計算模式,
漸漸便會因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對數學失去興趣。
這便成為家長日後的煩惱。
很多家長反映,
小朋友在幼稚園和初小時數學成績不錯,
但一上小四,
便跟不上進度,
甚至愈來愈不喜歡數學。
要解決這個狀況必須令父母明白孩子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。
學數學的重點是要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,
學習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難,
而不是只求答案。
幼兒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,
大腦吸收知識能力和可塑性都甚高,
若此段時期,
能夠培養出他們多動腦筋的習慣,
他們將來解難的能力也愈高。
以剛才的簡易數學題來說,
除非小時候的數學訓練不錯,
否則大人亦未必想到有這麼多不同的方式去運算,
若孩子從小習慣數手指計數,
思維方式早已定型,
將來他們亦會變得很懶惰,
不肯動腦筋。
引導孩子 多元思考
現時幼兒學習數學的最大問題是,
老師沒有引導孩子面對更深層次的思考,
更深層的思考並非要孩子學習艱深的數學運算,
而是成人可提供多角度的思考方法給他們,
令他們從小習慣使用不同的思考方法。
若孩子只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,
這誠如有些家長所言,
小時候的數學習題孩子應付得綽綽有餘,
但一到小學五、六年級時,
便完全一籌莫展,
甚至失去對數學的興趣。
嘗試解決本地孩子的學習難題,
對象雖然針對現職幼稚園教師,
但裏面所提出的學習數學方法,
也非常值得家長參考。
要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,
首先不要著眼於結果。
不要誤以為 3 歲懂得由 1 數到 100,
孩子便是優勝���人,
這對孩子來說,
其實是背誦式數數,
他根本未能了解抽象的數學,
老師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字變成具體化的實物內容,
讓他們從中掌握數量關係,
而不是機械化地牢記數字,背誦答案。
除了以教育方法去配合孩子需要外,
各位父母要認清事實明白孩子的能力,
不應強迫他們「超前學習」,
要記住學數學的目的,
不是要孩子鬥快計算到加減數,
這種運算結果,
有計數機便可以完成,
學數學的目的是要學習邏輯思維和解難的方法,
千萬不要以為他計數快便代表他數學好。
- Aug 22 Thu 2013 00:21
邏輯與數學的關係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